充分释放“四化”潜力 加快四川现代化进程-百家乐凯发k8

http://www.scol.com.cn(2023-1-16 8:35:51)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盛毅
作者:盛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将“四化同步”作为当前发展总抓手之一,是在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和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部署精神,深入分析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标相应目标任务等前提下作出的决策,是新征程上系统推进“四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的行动指南。

  目前,我省“四化”在时间上的不同步表现在:工业占比较低且制造业发展不足,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不充分;信息化融入各领域不平衡;人口和土地城镇化超前但现代功能弱,部分城镇甚至出现因缺乏产业支撑而空心化;农业发展滞后于非农产业和城镇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同步表现在:一些区域的工业和城镇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在生产生活领域融入较深;而另一些地区工业仍然以资源初加工为主,传统农业占主体,信息技术应用刚起步。在功能耦合上的不同步表现在:即使在“四化同步”程度较高的行业和区域中,各方面相互融入和联动程度不高,一些落后地区甚至还存在相互分割。针对上述问题推进“四化同步”,四川既与其他省市有共同性,也存在一些特殊性。首先,工业以数量型扩张为代表的模式,必须朝着先进制造业带动、量质并进的模式转变。其次,信息技术必须全面融入各个领域,特别要坚持赋能各产业,赋能城市功能。再次,城镇需要根据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现代产业链构建需要,集聚更强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功能。最后,农业必须加快与非农产业形成越来越强的互动,与城市需求和服务设施对接。如何结合我省实际推进“四化”在时间、空间、功能上的互动和协同,充分释放“四化”潜力,直接关系着四川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

  坚定补短板发挥工业主擎动能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从彼此发展不同步到基本同步再到融合发展,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从国内外实践看,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前半阶段,工业不仅一直发挥主引擎作用,而且超前于城镇、服务业、农业等发展的情况成为常态。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工业结构呈现多层次、多门类特征,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城镇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对服务业和农业发展,都有很强依赖性,以彼此作为支撑的同步发展新特征,也成为一种常态。以工业化为引擎带动其他“三化”,只是在形式和动力上有变化。尽管如此,“四化”不同步的情况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要推进“四化同步”,特别是针对工业占比下降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其核心是要增强工业实力。四川工业化进程从几个主要指标观察,2021年全省人均gdp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9.4%,城镇化率比全国低近7个百分点,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6%,低于全国约4个百分点,比部分经济大省低4—10个百分点。因此,当前推进“四化同步”的中心任务,是补工业发展不足,特别是中高端制造业不足的短板。全会要求“坚持工业兴省,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以工业为主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住了“四化同步”的关键,将推动形成新一轮工业提升发展热潮。

  明确强功能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交替推进,特别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动着四川工业朝着中高端迈进,规模化、集聚化程度提高,由此拉动了城镇功能提升和城镇体系优化,也极大地刺激了服务业、农业、信息技术等发展。其中,作为承载现代生产生活功能的城镇,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省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针对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实,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筑巢引凤”主要手段,掀起一轮持续20年的城镇建设高潮,城市面貌得到显著改变,有力地承接起产业转移和地方经济发展,也为传统农业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文化”等信息化手段的嵌入,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质。当前,四川城镇化率相比前期的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加快推进期。面对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和链条式集群式布局的诉求,面对信息化向各领域渗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的实际,面对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的需要,现有城市功能不强、空间不优、协同不足等问题表现明显。我省应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大力推动成都都市圈建设,支持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建设三大省域经济副中心,促进各类开发区创新发展,引导国家和省级新区建设中高端产业载体、国际门户枢纽、创新中心和开放平台等,努力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乡协调的格局,推动实现“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化整体布局”。这些构建城市现代功能的举措,将促进城镇与工业、服务业、农业在更高水平上建立互动关系,支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再上新台阶。

  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擦亮农业招牌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为改变与工业、服务业、城镇联系不密切的现状,坚持从夯实产业基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强化市场导向等着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在白酒、中成药、泡菜、复合调味品、乳制品、纺织、服装、制革、丝绸、苎麻、竹纤维等领域,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培育经营主体,发展多个千亿产值产业,并将通过“十四五”期间的努力,基本形成现代农业“10 3”产业体系。同时,以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在食品、纺织等行业推行“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试点和管理体系贯标。新增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15个,累计覆盖110个县、居全国第一。这些举措和成效,推动着农业加速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四川农产品加工受生产条件、规模化、产业化能力等制约,目前仍然存在着加工深度不足,与工业、服务业、城镇的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资金积累和创新能力弱是四川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如果缺乏大的举措,难以改变农业与其他产业发展形成的差距。为此,全会明确要“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着力构建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体系,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农业努力追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步伐,提供了具体路径。

  加快数字建设发挥信息化牵引力

  信息技术迅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在带来生产效率改善、管理水平提升、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催生着各种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四化”之间互动共融的程度。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了制造技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创新和扩散,抓住这一机遇突破发展瓶颈,正是关键窗口期。我省虽然信息化水平居于全国中等,但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等领域的布局,以及积极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制造“灯塔工厂”等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具有与先进省市同时起跑的方面有利条件,推进信息化与其他领域同步,也相对有利。近几年,我省为进一步提升工业、农业、城镇等的信息化水平,先后出台有关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互联网 四川制造业”实施方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实施中已见初步成效。同时,获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5g基站6.6万个,认定首批12家省级数字经济转型促进中心,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传统制造业中,也涌现出泸州老窖、郎酒、全友、天味食品、千禾味业、德恩精工等一批代表性企业。信息化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应用,也在持续改变城镇化的内涵。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建设数字四川,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推动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在过去加快推进信息应用的基础上,为更好发挥信息化牵引带动作用,抢抓新发展机遇而作出的布局。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百家乐凯发k8的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凯发app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