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攻守”之道,四川蹚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百家乐凯发k8

http://www.scol.com.cn(2024-4-10 8:32:48)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怀 周海波 蒋君芳 李婷 雅安观察 黄刚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0.3%,居全省第一;境内流淌着经河、荥河等1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如何依托绿水青山本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雅安市荥经县正在蹚新路。

  桌山脚下,龙苍沟镇万年村又在酝酿新变化。“我们计划打造一个方竹基地,融入户外拓展、研学等内容,配套服务即将投用的雅安生态文明学院。”万年村驻村第一书记华威羽说,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建设,万年村早已摆脱对矿山开采的依赖。

  经河畔,五宪镇阳春坝村,占地20亩左右的鱼子酱加工厂正加快建设。不远处的鲟鱼养殖基地内,整齐排列着139个圆形鱼池,和鲟鱼观光有关的文旅项目正同步推进。未来,这里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基地。

  两个村的新路,折射出整个荥经县的选择。“作为长江上游和川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绿色走廊,我们在一‘守’一‘攻’中,做足做透‘一山一水’两篇文章。”荥经县委书记古玉军说,全县正努力打造全国生态价值转化样板区。

  4月1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来到荥经县,探访这里如何运用“攻守”之道,蹚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守

  进退之间守护青山绿水

  4月1日,调研组来到荥经县青龙镇柏香村,今年植树节种下的560余株小叶桢楠树苗已长出不少新叶,为正在建设的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再添一抹新绿。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必须为后人守护好这片珍稀的千年桢楠林。”青龙镇党委书记刘人鸿说,依托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今后这里将形成万棵桢楠树的规模。

  放在全县来看,坚持增绿是荥经守住青山绿水的主动作为。

  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荥经县,因水得名。荥河、经河在荥经县城东南交汇流向青衣江。荥经县水利局局长任光伟介绍,整个荥经县,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1条。

  水流之处,山林茂密。“荥经有三大名山,牛背山、桌山和云峰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3%,云峰山树龄1700年的桢楠王被《国宝档案》誉为‘中国最美古树’。”荥经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谢旭楠说,“这些山水林木,是我们荥经县最大的一笔资源‘财富’。”

  不过在早些年,对“财富”的认知却有所不同。“那时,荥经县最被看重的资源是被称作‘三头’的石头、木头和水头,也就是矿产、林木和水电资源。”荥经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冬以数据举例,荥经县的花岗岩理论总储量40亿立方米以上,可开发量达10亿立方米,储量居全国之首;水能蕴藏量64.22万千瓦,可开发量39.38万千瓦,是全国电气化试点县之一;林地面积245.25万亩……曾经,这“三头”在县域经济中的占比高达70%。

  但是,荥经县也付出了环境代价。万年村村民陶用湖清楚地记得,在龙苍沟山谷间流淌的经河,曾因为煤矸石倾倒山涧,河水变黑,人畜无法饮用。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守住绿水青山”成为荥经县的必然选择。

  如何守?在先后关停46家煤矿、18座非煤矿山、20家小木材厂、37家小石材厂,清理退出33家小水电的同时,荥经县选择向前一步。

  栽种增绿不是一时之举,需要久久为功。多年来,荥经县狠抓栖息地修复,改造栖息地6000余亩,补植本土阔叶树种60000余株。同时设立“河长 段长 户长”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和“水利专员 环保专员 警员”,构建“三长三员”河湖长组织架构,形成“千人治河”格局,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进退”间,荥经人守护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更蓝了。荥经县连续多年实现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水功能区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稳居全国前列,荥经河入选“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过去5年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由87.4%上升到98.1%。

  攻

  好山好水中孕育产业新机

  转型,是荥经县不可回避的“考验”:工业占gdp比重从高峰期的60%多下降到不足30%。在守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如何才能让“山多水多”转换为老百姓收入多?

  “必须重新认识资源优势,在产业选择和布局上主动出击。”古玉军说。

  好山好水是荥经县最大的资源优势。调研中,有两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个数据和耕地有关,荥经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个数据和林地有关,荥经县林地面积为159445.18公顷,大约是耕地面积的73倍。“换个视角看,结果大不一样。”谢旭楠介绍,荥经县大部分群众家中都有数百亩林权,在生态价值转化上有着独特优势。

  做好“青山文章”,荥经县布局4个万亩园区,即安靖—泗坪中药材园区、青龙油茶园区、龙苍沟竹笋园区、牛背山种养循环园区。

  “目前全县黄柏树种的是‘懒药材’,疏于管理,竹笋采用的是传统采挖办法,缺少抚育。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对森林药材、竹笋等人工抚育给予政策支持,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谢旭楠说。

  青山之外,“绿水文章”同步进行。让五宪镇老百姓没想到的是,日夜流淌的经河会游进一条“致富鱼”。

  2021年,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在五宪镇打造鲟鱼养殖基地。该公司在荥经的项目——四川卡露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辉介绍,最适合鲟鱼生长的温度是12—20摄氏度,“这里的水源于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高山,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水温常年不超过23摄氏度。”

  过去主要依靠种植粮食、蔬菜、草莓,产业不成规模的五宪镇,由此“鲟”到新产业。未来这个基地的鱼子酱年产能将达200多吨,助力雅安成为全球最大鱼子酱生产基地。

  这一项目的落地,也让荥经县打开了产业思路。荥经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主任刘晓丽介绍,当前荥经县正加快冷水鱼“一带五线”布局,“发挥我们的水资源优势,以冷水鱼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空间巨大。”

  一个举动体现决心。为了让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顺利落地五宪镇,荥经县配套6000万元资金,在五宪镇修建拦水坝,将水位提高后,让水顺利流进鲟鱼基地。“拦水坝还为两岸村民建起一条通道,方便往来。”五宪镇党委书记唐怀说。

  好山好水好风光。在五宪镇,鲟鱼带来的不只是养殖业。以鲟鱼养殖为支点,荥经县推出“天府鲟游湾”项目。唐怀介绍,项目包括鲟鱼庄园、鲟梦田园、鲟趣乐园等板块,全部建成后可开展亲子研学、高端垂钓、露营划船、精品民宿、主题餐饮等休闲旅游。

  这也是荥经县发展文旅产业的思路,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康养、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不断完善集观光、体验、生活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

  着力文旅产业,荥经县不断发起“攻势”:推动牛背山镇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启动牛背山索道、山顶太空舱酒店建设,启动桌山索道建设,推动貊貊奇幻岛、桌山花栖谷等项目建设,在云峰山稳步推进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一环、三区、四集群”建设,构建“核心区、认养区、普栽区”形式,聚力打响“中国桢楠王”品牌。

  变

  生态价值正转换“百亿目标”

  今年清明小长假,荥经县总计接待游客9.04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8.06%;旅游综合收入5925.7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2.25%。

  调研组注意到,依托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荥经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稳步提升,从2020年的占比50.2%提高到去年的55.4%。

  文旅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开放度高,百姓是最直接的受益群体。

  依靠文旅等产业的发展,去年万年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已接近2万元。“我们的‘熊猫’民宿是2022年开业的,当时除了集体经济自筹资金外,还申请到雅安‘强村贷’100万元,去年民宿营业收入有六七十万元,我们拿出20万元还了一部分贷款,今年计划再还50万元。”华威羽说。

  眼下,正是茶叶采摘的季节。在新添镇,茶农们从早到晚忙着采收,再将茶叶交给位于新添镇下坝村的川藏经济协作藏茶产业园区,“这个园区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文化体验于一体,辐射周边3000多户茶农,带动农户可支配年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000余元。”刘晓丽说。

  在文旅产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的助力下,荥经县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荥经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乡乡都有“百万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当年,荥经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99亿元,城乡收入差距比缩小为2.10∶1,优于全省平均水平(2.26∶1)。

  “这也说明,我们的这篇‘生态价值转化’大文章开了一个好头。”古玉军说,荥经县正面临巨大发展前景和机遇,今年将是荥经县推进“中国黑砂城、‘两山’示范区”建设的攻坚突破年。

  产业是最重要的攻坚突破板块。厚积薄发,今年荥经县产业有望收获不小:一产方面,茶叶、冷水鱼、黄牛、竹笋特色产业不断提质,农业将保持稳定增长;二产方面,中骏再生资源利用、中睿铜业建成投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百亿集群基本形成;三产方面,打造一批沉浸式新业态、新产品,文旅吸引力大大提升。“今年荥经县将地区生产总值目标锁定在突破百亿上。”古玉军说。

  当下,正是鸽子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鸽子花让这座盆地西部的县城成为众多游客踏青赏花之地。挖掘自然生态宝藏,“花开荥经”系列活动启幕,荥经县向外推介4条游览线路。在未来一个多月的花期里,这里将持续上演生态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特写

  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上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海波 李婷 雅安观察 黄刚

  4月7日,位于雅安市荥经县的中津科技园传来阵阵金属碰撞的巨响。

  记者循着声音走进生产车间,只见20多米高的报废汽车拆解机挥舞着铁钳形状的摇臂,不断敲打着大货车车厢。不到5分钟,大货车车厢就被分解成若干小块。“这是暴力拆解区,专门处理受损比较严重的报废车。”园区管理人、四川中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泉介绍。

  这个车间内堆放着不少“破铜烂铁”,大货车、越野车、轿车等按类型分区摆放,还专门设置了废弃新能源车区。分解以后的废车在隔壁四川中睿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是另一番模样——地上整齐排列着一捆捆表面光滑的铜杆,每捆铜杆重约4吨。这里专门对废车进行回收拆解,重新制作成用于电缆的低氧铜杆。

  低氧铜杆是生产电线、电缆的主要原料。把废车“变”铜杆,生产车间里的4台熔化炉和低氧铜杆的连铸连轧生产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1900摄氏度以上的熔化炉里,废车其他杂质与纯铜分离,从而提纯出铜杆原料,被加工制作成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低氧铜杆,每约50辆低价收入的废车所含铜质材料可再生为1吨铜杆,且不愁销路。此外,车况较好的废旧汽车的轮胎、仪表盘等,将在精密拆解区进入其他生产线。

  不仅是“变废为宝”,这更是一条要冲刺“百亿元”的绿色循环生产线。2023年10月投产以来,园区内的中睿铜业目前已贡献了10亿元产值,预计一期满产后再生铜产量将达26万吨。

  2019年颁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明确,国家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翁泉敏锐地嗅到其中的机会。

  翁泉的父辈在传统金属冶炼产业工作,这个产业能耗高、投入大,若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创业初期的他更希望做一套“变废为宝”的绿色生产线。而此时,荥经县正探索现代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双方理念一拍即合,当地为其配套了政策优惠。他不断调研学习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设计师科学规划中津科技园,最终拿下行业中具有含金量的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

  如今,在荥经县严道街道烈太村,山坡上葱茏的树木吐出新绿,村民正采摘新鲜蔬菜,与之对望的就是占地350亩的中津科技园。园区内有雅安最大的废车回收生产线,年拆解车辆达50万辆,带动当地数百人就业。翁泉坦言,要做到行业的龙头,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不断精进核心技术,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百家乐凯发k8的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凯发app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