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4-22 9:11:49) 编辑:盛飞
随着全社会数据总量的增长及智能化加快,各行业、领域纷纷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智能算力的需求更加强烈,智能算力已逐渐成为数字经济核心的基础设施和强劲的增长要素,并将发展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普惠大众的公共基础资源。智能算力的高质量供应,不仅依赖芯片等内置硬件的支持,更需要电力能源的外部稳定供给。在发掘数智时代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新优势的过程中,存在ai芯片(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成本高、算力中心耗能大两个痛点,而促使智算中心“向绿迁徙”,将智算中心布局在绿色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使“智能算力”与“绿色电力”两个关键要素在理念、规划、运行上一体化发展(以下简称“两力一体化”),既能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智算中心供能并逐步提升算力设施绿电率,也能在强化我国绿色能源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同时,降低算力中心的整体运营成本。
“两力一体化”是兼容经济增长效能和社会发展效益的可行策略。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看,智算中心和绿色电力的融合式布局有利于各自产业的良性发展。智算中心运营成本中电力成本占比很大。我国水、风、光能资源丰富,新能源电价呈持续下降趋势,根据调研及测算,度电成本未来有望控制在0.1元以内,可有效降低智算中心用电成本,从而交付高性价比的算力。智能计算很多情况下承载后台加工、离线分析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据光模块头部厂商发布的公开信息,目前光模块已发展至800g并向1.6t技术演进,高速率高密度互联传输已经实现且在不断进步;经测算,光纤铺设每公里成本为16万元左右,不到特高压输电线路的2%,输送数据的成本低于输送电力的成本。将智算中心建在绿电丰富的地区,推动“两力一体化”的整合型建设是具有经济性的选择。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光纤的铺设相比电网而言,对耕地、生态、安全等方面影响更小。若能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面铺开和标准化建设,就可能解决绿电富集区与算力需求区之间的数据通道高延时、高资费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区间资源禀赋造成的差距。另外,智能算力的长远发展有助于人工智能企业落户地方,推动算力产业生态链形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人力资本积累和就业率增长带来契机。 “两力一体化”是应对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技术竞争的一个趋势。在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智能算力及其相关行业的发达程度标志着新兴经济的发育水平与治理绩效。由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指出,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及gdp体量将分别增长3.5‰和1.8‰,这意味着产业增长的背后需要足够的智算中心作为基础设施支撑。同时,能源是竞争中的关键要素。目前数据中心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电力消费源之一。预计到2025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4.1%,且数据量仍在快速增长——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设备更多、结构更复杂、耗电量更高,对电力供应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据测算,2035—2040年,中国用于智算中心的电力将远超全社会用电量的十分之一,实际耗电量将超过16000亿千瓦时。而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遭遇瓶颈,仅靠芯片性能提升已难以弥补算力能耗与电力供给的缺口。因此,尽管在算力芯片的性能技术层面,美国占据主导地位,但我国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展现了强大的电力供应实力。我国可以依托新能源电力供给的优势,为大规模的算力中心提供可靠的、低成本的电力支持。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区域建立智算中心,有利于降低智算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费用,对冲美国芯片价格昂贵造成的高成本高投入,使得中国在国际算力产能发展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两力一体化”是基于技术进步与综合规划的治理体系。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算力的持续增长已成定局。算力本身的高能耗特性要求其与电力供应紧密相连。因此,“算力 电力”的协同发展不仅依赖技术进步,还需配合顶层规划和不断完善的治理体系。在国家“东数西算”八个枢纽、十大集群基础之上,根据对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及算力需求的评估,适宜于“两力一体化”项目落地,建设绿色算力网络的五条黄金线路包括: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张家口—北京;鄂尔多斯—榆林—延安—西安—郑州—武汉—上海;中卫—庆阳—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广州—深圳;通辽—白城—松原—长春—沈阳—济南—青岛—上海。 推动“两力一体化”可着力于以下几点。一是优化地区选择与资源配置。在智算中心项目落地时,重点筛选新能源资源丰富、电价较低、气候适宜的区域,降低运营成本。二是进行“算力 电力”统筹规划。优化算力与绿电时间和空间调配,匹配实时与非实时、可变与刚性的电力供给和算力需求,实现能源侧、数据侧、业务侧的有效整合与协同。三是加强政府引导与资金支持。以“两力一体化项目基金”“两力一体化项目债”等多种方式来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以发放“算力券”的方式提供免费算力,为科研院校与中小型企业提供算力支持。四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针对制度构建问题,探索创新智算中心属地贡献分配机制——受制于算力输出地和需求地的分离,智算中心产生的经济贡献很难体现在当地的核算中。可通过在属地建立子公司、分公司等企业主体,实施“耗电附加费”“算力附加费”“贡献分成”等模式,强化算力贡献属地值,激发各地投资智算中心积极性。 (作者分别系盘古智库理事长、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