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如何强化“增长极”和“动力源”角色?-百家乐凯发k8

http://www.scol.com.cn(2024-4-22 9:12:32)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邓也
作者:邓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更好担起“增长极”和“动力源”的时代使命

  院长名片

  陈旭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孙凌宇 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4月8日,贯穿川渝高竹新区至重庆中心城区的南北大道全线建成通车。这是重庆中心城区首条延伸至市域外的城市快速道路,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探索又取得新进展。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5个年头。随着越来越多的标志性、可视化成果呈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加速建设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历史使命。怎样更好担起使命?川观智库采访了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旭和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孙凌宇。

  双圈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有力增长反映成渝地区坚实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市场活力

  ●既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也要承担起新时代的战略责任

  川观智库:2024年,是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建设进度达到预期了吗?

  孙凌宇:从三方面看,我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度基本达到了预期。第一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量”与“质”上,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元,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迈入万亿级行列,科学中心建设加速,创新成果丰硕,高质量发展动能充沛,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了一定基础。第二展现在改革开放的“立”与“破”上,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持续深化,多项创新举措全国推广,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中欧班列(成渝)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蓄积强大势能。第三则反映在公共服务的“快”与“效”上,“川渝通办”事项和便捷生活行动全面落地,生态廊道建设加速推进,公共服务更加可及,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陈旭:2023年四川gdp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重庆gdp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川渝两省市gdp迈上9万亿元新台阶。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6.1%;重庆为7232.03亿元,同比增长6.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成渝地区坚实的产业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活力,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强的支撑。两地共同推进的成渝中线高铁、西部科学城等重大项目,不仅加强了区域联系,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川观智库:这些成绩,体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使命担当。

  陈旭:确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理位置重要,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是开放型经济向西、向南推进和构建西部“双循环”的战略连接点,也是均衡内陆与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成渝地区拥有约1.15亿人的密集人口,在加快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成渝地区要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好交通大动脉等作用,深化现代化战略,扩大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建立关键技术创新中心,形成重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备份基地,确保能源资源供应的稳定性,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与安全。

  孙凌宇:形成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意味着成渝地区要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能够很好地赋能、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发展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成渝地区作为“战略腹地”,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新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使命重大。一方面,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需要两地紧密携手共同担当。

  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

  ●川渝两地推动区域协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应发扬光大

  ●未来在协同创新上,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川观智库:担使命需要两地更加紧密合作。应当如何“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陈旭: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两地已经有一定基础。第一,有规划,《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为协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和规划框架。第二,有一定经验,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通报推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的18条经验做法,涵盖了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川渝通办”让两地居民和企业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有效降低了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

  孙凌宇:通过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推动产业链协作、开展联合招商等活动,两地的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互补和协同效应,同时共同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川渝两地推动区域协作成效显著,已经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未来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川观智库:两地均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省市重要会议上提出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孙凌宇:现在已有一大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比如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渝北换流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由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深蓝汽车合资打造的动力电池生产项目正式投产;两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1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5万家,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6项,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成功研制并实现应用;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首次在全国落地,“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加快建设;重庆238个水站、四川331个水站实现水质数据共享,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陈旭:对于川渝两地而言,“标志性成果”就是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两地综合竞争力并对全国乃至全球产生一定影响的重要成就。这些成果不仅要在数量或规模上达到一定标准,更要在质量、创新性和示范效应上具有突出表现,在经济实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的成效、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成渝地区鲜明特色及关键要素。

  川观智库:日前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2023》显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总指数从2020年的100(基期)提升至2022年的157.07,增长达57.07%。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必答题”,两地未来如何在协同创新上有更大作为?

  陈旭:一是要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引领作用,川渝两地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加强联合实验室建设,共享科研资源,形成紧密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二是要加强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针对成渝地区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应组织优势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攻关,通过共同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加强科研项目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三要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两地可以共同设立用于支持重大科技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孙凌宇:人才交流与培养不容忽视,应通过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促进人才深度交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参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方面,应推动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数据资源等的共享与开放,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还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川渝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百家乐凯发k8的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凯发app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