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4-24 8:48:05) 编辑:盛飞
在工业无人机赛道,四川已深耕10余年
低空经济火热 川企如何“飞”得更高 机构投资者的调研,各种证券策略会的邀请,纷至沓来的省内外客人……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秘李小燕最近很忙。 为何这么忙?原因在于“低空经济”持续火热。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政策频出。在政策、市场的双重推力下,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迎来风口,企业顺势“起飞”。 工业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重要的细分赛道。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而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占比将超过80%。在工业无人机赛道,四川已深耕10余年,面对全国各地的争相起跑,如何做到“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四川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 a 行业现状 有科创板“无人机第一股”,有一批优秀头部企业 4月19日至20日,在第二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展示交流会上,由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双尾蝎无人机和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翼龙-2h气象型大型无人机亮相,这两款工业无人机已多次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大显身手。 工业无人机常见的应用场景,有农业植保、管线巡检、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地理测绘、地质勘探等。相比消费无人机,工业无人机有续航能力更长、载重更多、飞行距离更远、操控能力更精准等特点。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四川在工业无人机赛道已经深耕10余年,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头部企业。公开资料显示,纵横股份、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工业级无人机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纵横股份是我国科创板“无人机第一股”。 作为国内工业无人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纵横股份拥有全谱系的工业无人机产品,近百种行业应用百家乐凯发k8的解决方案。李小燕介绍,从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公司在国内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五,为40个国家超1500家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 从技术结构来看,工业无人机又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四类。腾盾科创则是固定翼、无人直升机领域的佼佼者。成立仅8年时间,已先后研制了包括全球首款双发、三发、四发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双尾蝎系列及其衍生型号,国内首款水陆两栖无人机——混江龙等在内的10余款大中型高端无人机。 应用场景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宽。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腾盾科创在国内外大型无人机新应用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翼龙”系列无人机,出口量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第一,在跨区域应急通信、南海飓风气象探测等方面均有成功应用。 从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四川已建起完整产业链 位于成都金牛区的腾盾科创总部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作为腾盾科创的总部基地,能同时容纳5500余人进行办公、研发、试验、培训等,并带动无人机上下游产业链入驻。 “作为链主企业,我们积极开发、培育配套企业,为其提供从落地、资质、测试到订单的全链条服务。”腾盾科创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公司的主要无人机产品,上下游中小企业加速集聚,本地配套率不断提升。 作为另一家“链主”企业,纵横股份目前产能的30%—40%在成都本地配套。“随着成都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希望未来能实现更多的本地配套。”李小燕说。 专注倾斜摄影设备研发的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2018年起就为纵横股份配套生产航测相机。凭借在光学、惯性导航、摄影测量和空间数据处理方面的核心技术,我国70%的测绘无人机都配备了睿铂科技生产的产品。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凭借扎实的航空产业基础,四川已经建立起从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成熟、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以成都、自贡、绵阳等地为代表,集聚了众多工业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企业。 b 行业痛点 利用低空改革试点,破解空域申请难 无人机要飞起来,测试飞行场地难找、空域申请难是行业痛点。 从成都市中心出发,往西北方向驱车70多公里,就到了彭州市桂花镇鹿坪社区的“天空之眼”无人机测试飞行基地。这里集聚了90余家无人机企业开展测试任务。 一个小山村,为何能让这么多无人机企业汇聚于此?“在这里,飞得起来!”位于三号基地的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拿到了高300米、半径5公里的试飞空域。”作为“天空之眼”无人机测试飞行基地的运营方,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明介绍,基地目前一共有8个试飞场地,形成了14项测试场景,可同时满足多企业、多类型、多场景的无人机同场测试飞行需求,2022年8月,基地正式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早在2020年,自贡航空产业园就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目标定位为支线物流。 “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陆续落地四川,与四川多年来在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方面的探索不无关系。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四川率先建立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划设了7个协同管理空域和8条低空目视通道。目前,空域面积已经达到7800余平方公里,空域覆盖区域由成都市区周边拓展为连通成都平原及川北、川南部分地区,空域使用流程极大简化,基本实现规划区域内“想飞就能飞”。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大型无人机还是中小型无人机,均能在四川找到合适的试飞验证区域,将有效缓解行业痛点,形成一定的产业虹吸力。 兼顾发展与安全,应用场景有待突破 工业无人机产业要真正“起飞”,需兼顾发展与安全两方面。多位受访专家指出,这需要政府从空域管制的宏观环境,到无人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再到具体的适航认证、飞行资质认证、产品质量认证等相关标准都进行完善。 尽管我省在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适航适飞空域不足、审批流程较长等问题依然存在。从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无人机智能交通技术中心主任张建平分享的一张2023年无人机飞行活动热力图可以看到,从市场保有量、飞行架次、飞行小时数来看,成都与深圳、杭州等城市难分伯仲,但在适飞空域上则差距明显,杭州的适飞空域有62.83%,深圳是41.62%,而成都仅有18.9%。 “四川的空域情况较为复杂,已经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在开创‘四川样板’。”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监事长严月浩建议,已经率先起步的四川需要保持劲头,加快自身的改革步伐。 在纵横股份董事长任斌看来,工业无人机要发展,关键是要能飞起来,空域审批至关重要,要优化完善空域使用审批程序,提升低空空域使用的便捷性。 从适航适飞条件来看,成都现有低空开放空域范围小,净高不足500米且分布零散,这也导致应用场景未能大规模突破,响应新需求、适应新场景能力有待加强。 当前,深圳正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全力推动无人机在配送、巡查、直升机抢救、转运等场景应用。“成都可以参考深圳,通过场景构建,为本土无人机上下游企业寻求更多市场机会和产品落地。”李小燕表示,还可以探索融资租赁模式,降低用户的资金压力和无人机应用门槛。 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由于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广,飞机自身的规格差异大,存在不少空白尚待填补。严月浩认为,如何在协调好无人机市场秩序的同时兼顾其在空中的飞行秩序,是政府未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重点。工业无人机的交通管控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张建平建议,地方政府应牵头建立一个集无人机监管、服务、运营于一体的统一平台。 场景 “撒下去”就能“长出来” 无人机40分钟播完20亩水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行晓艺 伴随着旋翼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高效地将水稻新品种播撒在水田中。4月13日,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栗寨村,村民舒国章沿着田坎低头寻找水稻种子,“我这1.5亩水稻不到3分钟就播完了。” “省去了传统的育秧、移栽等环节,‘撒下去’就能‘长出来’。”自贡市农科院粮作研究所所长鄢圣敏给记者算了笔账,20亩地如果使用传统的水稻生产模式,30个工人至少栽一天,而用无人机直播只需 1个人、40分钟就能完成,每亩节省开支300元左右。经测算,无人机直播田产量可超过每亩650公斤。 从“撒下去”到“长出来”,难题是什么?“均匀性。”鄢圣敏解释道,无人机播种的难点就在于撒播器的结构,要精确掌握撒播种子的密度,并让其正常生长,才算是成功。鄢圣敏所在的科研团队采用“倒推”的方式进行调整。例如,一亩水稻预计产量为600公斤,那么就需要匹配相应的有效穗,精确到每平方米,推算出所需要产出的水稻株数,以此来调整撒播器的参数,保证其均匀性。 自贡属丘陵地区,梯田纵横,由于高度的不断变化,对密度的控制更难,科研团队又对一般的无人机撒播盘进行了调节,使其更适合丘陵地区播种,基本解决了从“撒下去”到“长出来”的难题。 记者手记 四川能否培育出“大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 低空经济在今年热得“烫手”,资本市场的表现可见一斑。 今年2月以来,低空经济板块上涨幅度接近80%,最高点时上涨幅度达到93%,不少与低空经济相关的概念股股价翻倍。 通俗来讲,低空经济就是把平面的“路”修到“低空”去。当传统的道路从“平面”变为“立体”后,同样会有路上的车、开车的人和因路而生的产业,比如直升机观光、滑翔伞、无人机送外卖,以及“打飞的”等都是低空经济中常见的应用场景。 从产业链来看,低空经济的范围很广。既包含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商,也包括中游的服务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领域。近日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 4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光明。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四川想要脱颖而出,关键要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禀赋和先发优势做大做强工业无人机产业。 在众多受访者看来,工业无人机的底色是航空产业,而四川拥有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可为区域工业无人机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及其产业配套的支持。而10余年前,四川就先人一步竞逐工业无人机蓝海。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已成为大型高端无人机研发制造与工业级无人机的产业中心,形成先发优势,在技术、品牌、龙头企业、产值规模上走在全国前列。 不过,两大优势在握,四川也有明显的短板。采访中,众多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到,在空域政策支持、产业扶持力度等方面距离深圳等地仍有一定差距,在“引”“育”之外更要关注“留”的问题,只有把“留”的问题解决好了,“引”“育”的成果才能切实留在四川、反哺四川,进而进一步做大做强。 期待“四川大疆”早日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