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成都怎么干-百家乐凯发k8

http://www.scol.com.cn(2022-8-3 11:24:13)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如何打造“内陆发动机”

  访谈嘉宾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成都日报:怎样全面系统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王义桅: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提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明确表示“我提出一带一路,就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已被写进党章,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进党章和宪法。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的核心思想正是互联互通,初衷目的在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美丽清洁的世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探索中华文明如何实现与欧亚非大陆古老文明共同复兴之道,可以说承载着21世纪的“张载命题”:

  “为天地立心”,就是激活“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开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探寻21世纪人类共同价值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生民立命”,就是鼓励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先进、适用、有利于就业、绿色环保的产能合作,支持其工业化进程,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各种文明、发展模式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开创中华文明与欧亚非古老文明共同复兴的美好前景。

  “为万世开太平”,就是推动人类的公平正义事业,缔造“一带一路”地区持久和平,实现全球化时代的“天下大同”。

  “一带一路”被誉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是中国奉献的国际合作倡议与公共产品。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发展机遇与风险》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可帮助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使全球和“一带一路”经济体的贸易额增幅分别达到6.2%和9.7%,使全球收入增加达2.9%。对于沿线低收入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增幅达到7.6%。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成都日报:如何创新理念模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王义桅:“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所定的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互联互通新的行动方案,为推动“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规划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蓝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社会上唱衰“一带一路”的声音不断。现实是“一带一路”合作展现出强劲韧性。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突破1万列,前10个月运量已超过2019年全年,成为助力各国抗疫的“钢铁运输驼队”;“空中丝绸之路”运送超过1700吨中国援助医疗物资。事实证明,疫情没有逆转“一带一路”合作的势头,反而凸显了“一带一路”合作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回头浪的情况,中国需要转变思路,创新理念模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将“中国 ”模式转向“ 中国”模式。推行“ 中国”模式,探索在“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目标中增加安全内容,即“一带一路”的目标是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安全的全球化。

  二是推动区域、次区域合作提速。“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合作大格局,加强地区、次区域、跨区域治理网络的互联互通。

  三是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要从合作机制上把公共卫生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亮点,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努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四是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全球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交流与转移等领域的合作,扩大“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五是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强5g网络数据中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沿线国家数字化转型。

  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如何增强枢纽能级?

  成都日报:在全球格局大演变和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成都如何把握好新机遇,担当好国家中心城市使命,增强枢纽能级?

  王义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中国高水平改革开放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对冲中心——外围经济全球化风险的。“双循环”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筑牢根基。在全球价值链中,“一带一路”是跟发达国家和沿线国家的双环流,这与国内国际的双循环不仅不矛盾,还是相互促进的。“一带一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点,“双循环”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筑牢根基。

  “一带一路”的提出,将来可能或正在开创一种全新的“中式全球化”。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增长活力正从沿海到内地拓展。新的模式打开了内陆贸易的潜力。处于内陆的城市通过打通开放通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都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成都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蜀锦举世闻名。古印度称中国为sin就是来自于丝绸“锦”的代名词。放在历史的视野来看,“一带一路”实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和创新。站在区域经济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把内陆地区变成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在互联互通的经济圈建成后,这片区域是经济增长的腹地、对外开放的基座,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将发展成为“内陆发动机”。

  二是综合优势。成都是天府之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之一。进入新时代,成都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谋划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成都历史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改革创新优势,都十分明显。

  三是开放优势。过去五年,成都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如: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1.6万列,进出口总额增长2倍,落户世界500强企业、领事机构数量均居中西部第1位。今年上半年,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增长13.8%。

  那么,在新发展阶段,成都如何打造“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呢?

  一是要发挥好极核引领作用。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被赋予了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的使命,要发挥好极核功能,带动成都都市圈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他城市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扩大开放优势。

  二是要优化拓展对外开放通道。成都要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发展壮大开放性产业,持续提升外资外贸能级,促进货物贸易强链、服务贸易扩能、新兴贸易创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积极拓展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

  三是要提升城市外交能级。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14年,“城市外交”首次从官方渠道提出。成都要高质量打造“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增强中国—欧洲中心发展能级;同时,持续提升外资外贸能级,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文化交往中,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文化、教育等交流,让普通市民也能享受“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伟

  如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访谈嘉宾

  李国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16年4月29日,为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作有关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讲解,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如何深刻理解

  “一带一路”倡议深厚的历史逻辑

  成都日报:如何深入理解“一带一路”背后深远的历史根基和发展基础?

  李国强: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深厚的历史逻辑,牢牢把握古代丝绸之路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在联系,从历史积淀中获得更多启示。

  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创举,它浓缩了亚欧大陆历经18个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演进,见证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在商品流通、经贸繁荣的同时,人文交流、科技互动、宗教传播贯穿始终,在商品互通有无、文化多元交汇、文明包容共存中,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史诗般的乐章。历史表明,经济的进步和繁荣既是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也是丝绸之路持久兴旺的动力源泉;政府支持与民间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作用,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不同国家和民族只有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才能创造出引领时代的文明成果;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不竭之源。而古代丝绸之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就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伟大丝路精神。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唤起了世界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更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深处获得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夯实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基础,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积淀,但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现,更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翻版,而是一次伟大的超越。

  如何深刻理解“一带一路”

  深远的时代意义?

  成都日报: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创新全球治理新路径?

  李国强:当今国际社会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特点。经济复苏疲软,全球性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积极创新全球之路新路径,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路径、全新方向、全新目标,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中国希望与沿线国家携手同行,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意愿。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理念,即秉持丝路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以正确的义利观为先导,以义为先、义利并举,追求各国间平等互利。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入手,不断深化各国在经济、贸易、投资等多领域的互利合作,进一步打通亚欧经济动脉,构建起一个“连通各大经济板块市场链,覆盖数十亿人口的共同市场”的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治理模式。共建“一带一路”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是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因此,它既不是对外援助计划,也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面向沿线所有国家,甚至沿线之外国家,都是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并没有特定优先开展的国家,同时也不追求合作模式、时间、路径和项目上的一致,它是具有弹性的,条件具备即可展开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强化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 1”)、亚洲合作对话、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合作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断搭建新载体、创设新平台,设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16 1”金融控股公司、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新型国际机制,等等。这些新平台大大推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成都如何高质量打造

  “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成都日报:千年前,成都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新时代,成都如何把握新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充分释放千年孕育的开放活力?

  李国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此谈一点体会。

  “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成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作为重要的内陆城市,成都恰恰可以不受沿海、沿边地理要素的局限,突破口也恰恰在于立足西部、融通陆海,借海而兴,借陆而出。成都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将城市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对接起来,同中部崛起、沿边沿海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结合起来,连通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衔接沿边重要节点、沿海重要港口,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通道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陆海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这或许是成都闯出一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2015年3月国家三部委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成都要打造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这是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本定位。目前成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达到近200个,涉及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成为成都“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主体。成都中欧班列自2013年4月首发以来,已成为连接亚欧的重要物流、经济大动脉。

  因此,成都要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设新机制、搭建新平台、构建新载体;各类企业要进一步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大势,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把自身发展与相关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高质量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具体而言,有4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是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是成都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泛珠三角区域是四川省主要投资来源地,香港是四川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重要贸易伙伴。建议成都以泛珠区域合作为平台,以共建泛珠空中陆上走廊为牵引,深入探索成都与粤港澳大湾区在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深度合作的途径,在产业、经贸、金融以及人才等多领域实现有效衔接,着力推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金融六大产业,使成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百家乐凯发k8的合作伙伴、战略支撑、辐射中枢。

  二是境外合作园区建设,是成都市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力点。9年中,成都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农业产业园区占67%;工业园区占19%,商贸园区占14%。成都一方面要坚持深化境外合作园区建设的路子,把成功模式复制到更大范围;另一方面要科学布局、整体谋划、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层次和管理水平,使境外合作园区真正成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孵化器。

  三是跨境电子商务,是成都在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中异军突起的关键点。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业态,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贸易平台之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与自贸区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机制、平台,努力造就一批国际化、复合型的各类人才。要依托成都国际空港、国际铁路港“双枢纽”,加快构建泛欧泛亚国际大通道体系和覆盖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充分利用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优质资源集聚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优势,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四是运用好文化资源,是摆在成都深化“一带一路”建设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接下来,我们谈一谈文化。成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资源多样多元,丰富多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周密组织,加强运筹。着力创新国际文化交流新机制和新规则;着力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文化领域的政策沟通、制度衔接,强化与沿线国家文化战略、文化项目、文化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加强政府和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相互协同。遵循文化市场运行规律、资源配置规律、供求规律,努力构建以文化市场为基础、文化企业为主体、文化精品为支撑、国际文化合作多元化多业态的文化建设新模式。三是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重大项目为牵引,依托文化产业,塑造文化精品,讲好成都故事。要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作为工作重心,鼓励文化企业和重点主流媒体通过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使成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直接地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市场,使具有成都风格、成都气派和国际水准的文化品牌在对象国落地开花结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伟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百家乐凯发k8的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凯发app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