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3-9-11 9:15:44) 编辑:盛飞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7年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要取得重要突破。综合相关研究和多方专家观点,川观智库认为入境研学旅游可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抓手。
入境研学旅游为何能助推四川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综合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以及相关专家的观点,所谓入境研学旅游,即是参与者(即境外游客)以自然探索为主要需求,进行以探究性为目的,以行动、深度体验为核心的专项活动。这一入境旅游新业态,为什么能对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起到重要作用?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理由。 入境研学旅游有助于四川快速扩大入境游规模。《规划》对四川入境游客人数提出了较高目标,明确5年目标是全省入境游客要达到400万至1000万人次。而入境研学旅游是入境游的一个新兴增长点,增速较快且潜力巨大。综合相关机构研究,2019年以前全球研学旅行市场规模经历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因疫情影响2020年骤然下降至179亿美元,此后随着旅游逐步复苏,全球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快速回升至2022年约415亿美元,其中相当比例为跨境研学旅游。相关机构预测,到2031年全球跨境研学旅游市场和当前相比将呈现数量级增长。 入境研学旅游有助于四川提升入境旅游效益。旅游经济贡献度是世界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指标,提高贡献度就需要提高旅游总收入,而四川入境旅游收入总体处于一个相对较低水平。以衡量旅游效益的重要指标,即游客人均过夜停留天数为例,根据此前公开报道,四川省入境游客人均过夜停留天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约2天。综合受访专家观点和研究成果,以研学为目的抵达旅游地区的境外游客更倾向于停留较长时间,且相关消费金额远高于传统观光旅游,产业附加值较高。 四川在开拓入境研学旅游市场上具备哪些必然条件? 四川发展入境研学旅游,不仅有必要,同时也有条件。整合相关研究和受访专家观点,四川至少具备以下两大条件: 首先,四川具备适宜发展入境研学旅游的资源优势。如前文所述,“以自然探索为主要需求”是入境研学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和国内研学旅游有很大差异。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研学游不同,入境研学旅游需重点考虑文化差异问题。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会降低客源地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认同,进而抑制其对该地的入境旅游需求。相比之下,自然研学如研究天文、地质、动植物等则少有这方面问题。公开报道显示,外国游客在成都游览的主题以“探索野生动物和自然”为主。 而发展入境自然研学,四川资源优势明显。这种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世界级、原生态。一方面四川省拥有五大世界遗产,也是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比如黄龙风景名胜区就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除此之外,四川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比如四川山鹧鸪是我国西南山地的特有鸟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也深受入境游客喜爱……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都可以帮助入境研学的游客丰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这些自然并未进行过度开发。四川大学教授、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执行主席杨振之强调,“原生态”是国际游客的一个关键诉求。他认为,过度开发的景区实际上并不符合境外游客的胃口,所以很多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并不是他们的首选旅游地,因此四川在开发入境研学旅游的产品、设计研学旅游线路时也要着重考虑这一点。 其次,四川具备发展入境研学旅游的产业基础。虽然四川入境研学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内研学旅游尤其是自然研学发展方面却走在全国前列。携程发布的《2023年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显示,国内甘肃、北京、内蒙古、青海、四川的研学产品销量排名靠前。另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初,四川全省1000余家研学机构在暑期开设数千场自然教育课程,先后吸引百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而且经过十余年的培育与发展,四川已是仅次于北京和广东的国内第三大自然教育市场。综合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四川的国内研学市场已有相当规模,相关市场主体发展较好,可为拓展境外市场提供相应产业基础。但杨振之也提醒,目前省内研学项目以青少年为主,而入境研学市场中成年人群体也占一定比例,四川产业可以进行针对性调整和转型。 四川从何着手推动入境研学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入境研学旅游地方政府可以做些什么?综合多位专家的观点,川观智库总结出以下两点建议: 首先,要引导建立对标国际的人才队伍体系。入境研学游特性就决定了其游客不追求“打卡式旅游”,这对专业服务、对从业者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研学旅行指导师”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该职业主要从事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对此,杨振之表示,针对研学旅游诞生新职业是好事情,但总体而言,国家的标准只是一个准入门槛,要求不够高。和传统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不同,入境研学旅游是一种专项活动,要在专业人士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因此由传统的导游或是行业内的工作人员转型来做研学指导师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博而不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状况,进而导致境外游客的愿望和旅游资源、产品的价值都无法被完全实现。 对此受访专家建议,地方政府一是可引导市场主体制定与国际标准对齐的行业标准,二是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根据情况可由政府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专题培训。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叶红特别提到,研学旅行指导师的教育背景可以非常多元化,几乎所有专业都可以来从事这份工作。而且对于入境研学游这个市场而言,就更需要“外语 ”的综合型人才。但杨振之表示,很多毕业生并没有关注到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个就业方向,目前市场上对此也存在较大缺口。建议加强对于该职位的引导和宣传,帮助更多潜在从业者加大对产业的理解和兴趣,进一步扩大人才储备。 其次,要有顶层设计的配套。这指的是围绕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提高满意度的顶层设计。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表示,只有系统性解决诸如签证、退税、出入境便利化、支付、通信等改善顶层设计的问题,提升入境游客在华旅游的便利度,才可能会推动类似入境研学旅游这样的细分赛道更好地发展。同时,他也提到了政府也可以适当地为境外游客提供一些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广瑞也曾表达相似观点,他建议应当把与旅游相关度高的领域纳入旅游营销的范围(如海外留学生、培训生以及其它参加教育、培训、研修的人员),政府给予特殊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以此来促进入境旅游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中,提到了一些提供补贴的具体举措,如门票减免、免费送机票、定向奖补等,此外也包含了目的地要素建设奖励、组织接待人次奖励等。(川观智库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