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百家乐凯发k8

http://www.scol.com.cn(2023-12-24 8:41:50)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王昌林
作者:王昌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五个必须”,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主题主线、发展动力、安全保障、领导力量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1992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也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同时也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022年,我国人均gdp为12741美元,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未来12年年均经济增速需要保持4%以上。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在我国生产要素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支撑。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促进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人均收入不高,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还比较大。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的期待提高。如果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老的问题解决不了,新的问题还会暴露出来。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才能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温度,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才能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才能重塑我国制造业的新优势;扩大有效投资和有效需求,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形成对国际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和优势。

  二、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供给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是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提。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但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矛盾仍然较为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仍然严重,同时人们对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大量依赖进口。二是实体经济与金融、房地产发展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突出。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实体经济发展压力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还有待提高,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深度调整期。宏观杠杆率较高,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三是社会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优质均衡服务需求很大,但有效供给不足,导致消费潜力难以得到有效释放。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主攻方向,以增强微观主体动力和活力为核心,巩固强大生产能力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此同时,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投资来看,储蓄率较高,但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占比下降,大量资金未能转化为有效投资。从消费来看,部分人群有消费需求意愿但支付能力不强,部分人群有一定支付能力,但因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不足而使得预防性储蓄意愿强烈,潜在消费需求难以有效释放。为此,必须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降碳、民生保障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完善投融资机制,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

  三、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也是体制机制的转型,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出了紧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但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看,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结构性矛盾成为当前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重要制约因素,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机制制约。比如,目前我国进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建立有利于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的科研院所制度,打造科技创新的“原始森林”,但现行科研体制机制还存在学术浮躁、力量分散、科研机构定位不清等突出问题。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迫切需要完善监管体制,推进教育体制和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但我国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数据跨境流动、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还不完善。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动力和韧性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但目前部分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产权保护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需求侧看,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创造新需求,但受市场准入、收入分配等方面体制机制因素制约,相关发展潜能还未能有效释放。

  展望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仍然是关键一招。聚焦当下,我们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从根本上讲,也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方面,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基本盘。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发展不断推进,国家安全才有坚实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守不住安全底线,推进高质量发展也无从谈起。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安全形势复杂严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叠加,我国也进入各类矛盾和风险的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不能只讲后半句而不讲前半句,不能离开发展谈安全,更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不前进,甚至“躺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需要看到,高质量发展究竟怎么走、如何转,并没有历史经验可鉴,也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其间也会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以科技创新为例,我们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而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是对现有发展模式的革命性破坏,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带来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应在发展中解决。尤其是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跑进入到并跑、领跑阶段后,路在哪里、朝哪个方向走,都需要去探索、去试错,对此,必须大力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在新赛道上创新创业创造。

  五、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其他各方面的现代化也难以得到有力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就无法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努力奋斗,依靠千千万万企业和企业家勇于创新。这是中国最大的基本面,也是发展的最大动力所在。我们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力戒空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切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埋头苦干,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百家乐凯发k8的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凯发app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