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百家乐凯发k8

http://www.scol.com.cn(2021-6-6 7:55:5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纯银
作者:刘纯银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藏羌织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带领灾区村寨的藏族羌族妇女,从事藏羌织绣创业,近年来与爱马仕、植村秀、星巴克等多个知名国际品牌合作,让传统非遗在国际视野大放异彩。(6月5日《四川日报》)

  众所周知,经过全国上下八年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国如期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只有不断坚持开发式帮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帮助农民朋友发展产业、参与就业等,才能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促进他们依靠勤劳奋斗开创美好生活。

  近些年来,面对农民返乡就业难题,各地大力发展非遗技艺,让非遗产业带动不少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如报道中提到的藏羌织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创业13年,不仅将藏羌织绣技艺转化为市场认可的商品,而且培养了一大批藏羌织绣技艺传承人。如今,杨华珍的徒弟中,有的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有的进入高校当老师。他们的作品,屡次销往国外。无独有偶,云南紫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田静,在过去10多年里,她在当地培养出300多名紫陶手艺人,他们的年收入从1万多元增长到了6万元以上。彝绣非遗传承人乔进双梅,自2015年与四位村民一起,在民主乡玛瑙村苗寨成立了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后,成功带动当地168位绣娘灵活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难怪有专家说,学习非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实现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

  面对当前正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如何让农村青年通过学习传统技艺获得一技之长,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呢?

  一是要加强非遗方面立法、扩大宣传、增强非遗的吸引力。让那些耀眼的工艺、美术、技巧、绝活等,更好地融入寻常百姓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看见非遗、爱上非遗。

  二是要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并鼓励他们创新,令其魅力无穷,以增强人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三是面对当前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结构普遍年龄较大,非遗濒危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应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尤其面对当前学艺周期长、经营收入低、未来成效难预测等因素影响,要切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解决传承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钻研非遗,传承非遗。

  文化遗产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是维护文化本身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正如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所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使其对公众发挥更多贡献,这也是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动因。”期待有更多的非遗走出博物馆和书本,活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只有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才能避免城乡记忆消失。只有让非遗真正成为百姓生产生活的一部分,非遗才能有新的归宿,新的生命力、新的魅力,并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刘纯银)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百家乐凯发k8的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凯发app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