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让全世界都来研究“中国学”-百家乐凯发k8

http://www.scol.com.cn(2023-11-27 14:38: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靳仔囡
作者:靳仔囡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溯历史源头,理解现实世界。当今世界,为何有世界中国学?又为何要研究世界中国学?不追溯历史的源头,怎能知晓世界中国学从哪里来,又将向哪里去?据说,西方研究中国已有数百年历史。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时代,以研究中国古典文化为主的汉学研究就已出现。到20世纪中叶后,汉学逐渐被“中国学”所涵盖。“中国学”的外延不断扩展,包括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运作、经济政策、科学技术、外交战略等方面。2004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的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世界中国学概念被正式提出。可见,不了解“中国学”的前世今生,很难理解现实世界里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关注与研究之热现象,更难以把握未来的研究走向。研究“中国学”,是历史的郑重选择。

  循文化根基,辨识当今中国。当今中国发展得越快,越需要把根向下扎,这个根,就是文化根基。不循文化根基,就不能辨识迈上新征程的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群体性、民族性。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在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每一位学者都有国籍,各自文化底蕴不同,对中国的研究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各说各话、差异明显。世界各地对中国的研究植根于不同文化传统,阐述各自不同学术语境,这使得中国应在世界学术版图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引导各国专家学者研讨中华文化丰富内涵,探寻中华文化之源。

  促文明互鉴,实现共同进步。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人类文明作贡献,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就是一个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变“各说各话”为“交流互鉴”,把“自家文明”与“中华文明”作比较,研究世界中国学,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深入探讨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让世界知道一个“开放中的中国”、一个“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有不同文明的携手,才能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进步。恩格斯说:“文明是个历史概念,文明是和蒙昧、野蛮相对立的,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中华民族拥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文明较之于文化,产生时间晚,但文明却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审核:任鸿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百家乐凯发k8的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凯发app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